赏析

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赏析

【南吕】金字经_春日湖上山

王举之王举之 〔元代〕

春日湖上

山色涂青黛,波光漾画舸,小小仙鬟金缕歌。他,宝钗轻翠娥。花阴过,暖香吹绮罗。
赏析

【双调】折桂令_村庵即事掩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村庵即事

掩柴门啸傲烟霞,隐隐林峦,小小仙家。楼外白云,窗前翠竹,井底朱砂。五亩宅无人种瓜,一村庵有客分茶。春色无多,开到蔷薇,落尽梨花。

崔闲斋元帅席上

绣帘开语燕呢喃,柳眼青娇,杏脸红酣。春日迟迟,香风淡淡,相府潭潭。环粉黛犀梳玉辔,引儿孙竹马青衫。坐客江南,妙舞清歌,阔论高谈。

九日

对青山强整乌纱,归雁横秋,倦容思家。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梅友元帅席间

拂冰弦慢拈轻拢,一种天姿,占断芳丛。额点宫黄,眉横晚翠,脸晕春红。歌夜月琉璃酒钟,隔香风翡翠帘栊。殢杀吟翁,柳暗花浓,玉暖香融。

读史有感二首

剑空弹月下高歌,说到知音,自古无多。白发箫疏,青灯寂寞,老子婆娑。故纸上前贤坎坷,醉乡中壮士磨跎。富贵由他,谩想廉颇,谁效常何?沧浪可以濯缨,叹千里波波,两鬓星星。遁迹林泉,甘心畎亩,罢念功名。青门外芸瓜邵平,白云边垂钩严陵。潮落沙汀,月转林坰,午醉方醒。

秋夜闺思

剔残灯数尽寒更,自别了鸳鸯,谁更卿卿?竹影疏棂,蛩声废井,桂子闲庭。淹泪眼羞看画屏,瘦人儿不似丹青。盼杀多情,远信休凭,好梦难成。

进歌者秀英

海棠娇杨柳纤腰,眼转秋波,睑晕春潮。檀板轻敲,冰弦初奏,彩扇低招。倾城倾国越西子梨梨枣枣,行云行雨楚巫娥暮暮朝朝。橙剖并刀,酒捧金蕉。烂醉东风,受用良宵。

疏斋学士自长沙归

望仙华十二芙蓉,夜醉长沙,晓过吴松。税驾星坛,题诗玉井,挂剑琳宫。鹤唳黄云半空,雁来红叶西风。秋兴谁同?绝唱仙童,相伴疏翁。

湖上怀古,次疏斋学土韵

柳驼腰系我舟差,趁夜雪归鸿,暮苑啼鸦。绿树秋千,青山钟鼓,画防琵琶。铜雀台边破瓦,金鱼池上残花。谁见繁华?采药仙翁,卖酒人家。

秋思

菊花枝还为谁黄?数尽归期,过了重阳。锦字传情,琼簪留恨,绣枕遗香。夜月冷金钗凤凰,晓霜寒翠被鸳鸯。想像高唐,萦损柔肠,梦见才郎。

春伯

托香腮微困春纤,绣线慵拈,宝篆羞添。往事墙头,情人梦里,旧恨眉尖。梨花谢春光荏苒,晓莺啼酒病淹渐。燕语雕檐,满院杨花,不卷珠帘。

红梅次试斋学士韵

寿阳妆何似环儿?快传语花神,换却南枝。血点冰梢,丹涂玉脸,酒晕琼姿。拼花下何郎醉死,误庄前崔护题诗。倚树多时,长笛声中,万点胭脂。

秋日海棠一

沉香亭上幽欢,甚陶令篱边,月惨风酸。燕子来时,梧桐老去,锦树花攒。照银烛春宵苦短,惜疏林秋夜漫漫。樽俎团圞,破帽西风,华屋金盘。

次韵秋怀

问山人索价何高?岁晚江空,兴动书巢。古桂寒香,残芦老絮,病叶红绡。愁倦容呜呜洞箫,对西风恋恋绨袍。往事徒劳,两鬓秋霜,万里云涛。

西湖怀古

飞来何处奇峰?笑引吟翁,醉倒诗筒。古寺啼猿,晴山舞风,废井藏龙。人已去梅花旧家,客重来柳树西风。一笑相逢,天竺门前,合涧桥东。

王一山席上题壁二首

扫诗愁满壁龙蛇,壮气凭陵,醉眼横斜。脱帽临风,停杯问月,往事伤嗟。范蠡归湖是也,子牙发迹迟些、笑杀豪杰,花谢还开,酒尽重赊。醉厌厌良夜迢迢,记席上樽前,酒令诗条。锦树围香,花灯夺昼,金屋藏娇。碧水冷西施弄瓢,紫云深秦女吹箫。占得春饶,莺怕歌喉,柳妒蛮腰。

湖上即事叠韵

锦江头一掬清愁,回首盟鸥,杨柳汀洲。俊友吴钩,晴秋楚岫,退叟齐丘。赋远游黄州竹楼,泛中流翠袖兰舟。檀口歌讴,玉手藏阄诗酒觥筹,邂逅绸缎,醉后相留。

桃花菊

怪黄花厌我清贫,老圃秋容,丹脸偷匀。前度刘郎,东篱陶令,邂逅寒温。延寿客秋凤酒樽,想佳人春日庄门。笑问东君:费尽金钱,占醉红裙。

鉴湖小集

写《黄庭》换得白鹅,旧酒犹香,小玉能歌。命友南山,怀人北海,遁世东坡。昨日春今日秋清闲在我,百年人千年调烦恼由他!乐事无多,良夜如何?去了朱颜,还再来么?

酸斋学士席上

岸风吹裂江云,迸一缕斜阳,照我离樽。倚徙西楼,留连北海,断送东君。传酒令金杯玉笋,傲诗坛羽扇纶巾。惊起波神,唤醒梅魂,翠袖佳人,白雪阳春。

石塘道中

雨依微天淡云阴,有客徜徉,缓辔登临。老树危亭,平津短棹,远店疏砧。傲尘世山无古今,避风波鸥自浮沉。霜后园林,万绿枝头,一点黄金。

松江怀古

解征衣便可濯缨,小小西湖,总是诗情。天际浮图,云间旧隐,水上新亭。负重名陆家弟兄,泛轻舟何处高僧?老鹤长鸣,翠柳堤边,白苎风生。

肃斋赵使君致仕归

杏花村酒满葫芦,记竹马相迎,郊外先驱。清献家风,渊明归兴,尽自欢娱。荣故里名香二疏,播廉声恩在三衢。教子读书,黄卷青灯,玉带金鱼。

三衢平山亭

倚阑于云与山平,一勺甘泉,四面虚亭。隐隐浮图,层层罨画,小小蓬瀛。随月去长空雁影,唤秋来高树蝉声。客路飘零,天宇澄清,剑气峰峰。

海棠

看佳人富贵天姿,点染胭脂,消得新诗。笑倚红妆,轻弹银烛,满引金卮。伴庭院黄昏燕子,叹风流天宝环儿。老过花时,谁恨无香?我爱垂丝。

次韵

唤西施伴我西游,客路依依,烟水悠悠。翠树啼鹃,青天旅雁,白雪盟鸥。人倚梨花病酒,月明杨柳维舟。试上层楼,绿满江南,红褪春愁。

湖上即事

倚高寒渺渺愁余,昨夜南楼,今日西湖。柳影浮图,岩阿杜宇,酒病相如。留客醉山花解舞,寄离愁云雁能书。笑倩谁扶?风动瑶筝,月满冰壶。

元夜宴集

绿窗纱银烛梅花,有美人兮,不御铅华。妆镜羞鸾,娇眉敛翠,巧髻盘鸦。可喜娘春纤过茶,风流煞真字续麻。共饮流霞,月转西楼,不记还家。

游龙源寺

问行人何处龙源?古路萦幡,细水蜿蜒。柳耳垂阴,花心困雨,树顶摩天。借居士蒲团坐禅,对幽人松麈谈玄。诗债留连,百巧黄鹏,一曲新蝉。

莲花道中

洗黄尘照眼沧浪,古道依依,暮色苍苍。远寺松篁,谁家桃李?旧日柴桑。红袖倚低低院墙,白莲开小小林塘。过客徜徉,题罢新诗,立尽斜阳。

赏析 注释 译文

清江引·春思

张可久张可久 〔元代〕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赏析 注释 译文

点绛唇·病起恹恹

韩琦韩琦 〔宋代〕

病起恹恹、画堂花谢添憔悴。乱红飘砌。滴尽胭脂泪。
惆怅前春,谁向花前醉。愁无际。武陵回睇。人远波空翠。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元好问元好问 〔元代〕

往年宏辞御题有西山晴雪诗。

日射云间五色芝,鸳鸯宫瓦碧参差。西山晴雪入新诗。
焦土已经三月火,残花犹发万年枝。他年江令独来时。

赏析 注释 译文

虞美人·愁痕满地无人省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愁痕满地无人省,露湿琅玕影。闲阶小立倍荒凉。还剩旧时月色在潇湘。
薄情转是多情累,曲曲柔肠碎。红笺向壁字模糊,忆共灯前呵手为伊书。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败叶填溪水已冰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 〔清代〕

败叶填溪水已冰,夕梦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
倚马客临碑上字,斗鸡人拨佛前灯,净消尘土礼金经。
赏析 注释 译文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李清照 〔宋代〕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销金兽 一作:消金兽)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人比 一作:人似)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缥缈红妆照浅溪

苏轼苏轼 〔宋代〕

缥缈红妆照浅溪。薄云疏雨不成泥。送君何处古台西。
废沼夜来秋水满,茂林深处晚莺啼。行人肠断草凄迷。
赏析

清平乐(越上作)

王炎王炎 〔宋代〕

呢喃燕语。共诉春归去。春去从他留不住。落尽枝头红雨。
老翁袖手优游。闲愁不到眉头。过了麦黄椹紫,归期只在新秋。
赏析

摸鱼儿(寿叶制相)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过重阳、晚香犹耐,江城风露初峭。梅花已索巡檐笑,春入数枝红小。寒恁早。正帘卷苍云,和气生芝草。金虬篆袅。喜人乐丰年,波澄瀚海,星斗焕牙纛。
家山近,游宴十洲三岛。石桥诗思频绕。朱颜白发神仙样,谁信玉关人老。春渐好。望阊阖天低,咫尺瞻黄道。祥云缥缈。看柳色沙堤,莺声禁辇,鸣佩凤池晓。
赏析

减字木兰花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井梧飞早。一雁横空天更好。才子寻幽。争把新诗断送秋。
浮生鸥没。莫为尘劳轻度日。倒载何妨。唱彻凉州月在旁。
赏析

踏莎行(中秋玩月)

毛滂毛滂 〔宋代〕

碧树阴圆,绿阶露满。金波潋滟堆瑶盏。行云会事不飞来,长空一片琉璃浅。
玉燕钗寒,藕丝袖冷。只应未倚阑干遍。随人全不似婵娟,桂花影里年年见。
赏析

南歌子

郭世模郭世模 〔宋代〕

玉醆浮琼蚁,金奁吐翠虬。醉乡归路接温柔。暗卜幽期低约、笑藏阄。
索去眉先锁,将言泪已流。小窗移火更迟留。自剔灯花油涴、玉搔头。
赏析

水调歌头(赠汪亻秀才)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袖手看飞雪,高卧过残冬。飘然底事春到,先我逐孤鸿。挟取笔端风雨,快写胸中丘壑,不肯下樊笼。大笑了今古,乘兴便西东。
一尊酒,知何处,又相逢。奴星结柳,与君同送五家穷。好是橘封千户,正恐楼高百尺,湖海有元龙。目光在牛背,马耳射东风。
赏析

念奴娇(席上即事)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精神俊雅,更那堪、天与风流标格。罗绮丛中偏艳冶,偷处教人怜惜。目剪秋波,指纤春笋,新样冠儿直。高唐云雨,甚人有分消得。
忔戏笑里含羞,回眸低盼,此意谁能识。密约幽欢空怅望,何日能谐端的。玳席歌余,兰堂香散,此际愁如织。人归空对,晚阴庭树横碧。
赏析

踏莎行(五月十三日月甚佳)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藕叶池塘,榕阴庭院。年时好月今宵见。云鬟玉臂共清寒,冰绡雾縠谁裁剪。
扑粉□绵,侵尘宝扇。遥知掩抑成凄怨。去程何许是归程,离觞为我深深劝。
赏析

木兰花

陈师道陈师道 〔宋代〕

阴阴云日江城晚。小院回廊春已满。谁教言语似鹂黄,深闭玉笼千万怨。
蓬莱易到人难见。香火无凭空有愿。不辞歌里断人肠,只怕有肠无处断。
赏析

临江仙(杏花)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一片花飞春已减,那堪万点愁人。可能春便负闲身。细思愁不饮,却是自辜春。
且共一尊追落蕊,犹胜陌上成尘。杯行到手莫辞频。杏花须记取,曾与此翁邻。

周书

  《周书》,中国历代正史《二十四史》之一,唐朝令狐德棻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岑文本和崔仁师等人。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共50卷,本纪8卷、列传42卷。本书记载了北周宇文氏建立的周朝(557—581)的纪传体史书。另外,清代有同名人物周书。

梁书

  《梁书》包含本纪六卷、列传五十卷,无表、无志。它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其中有二十六卷的后论署为“陈吏部尚书姚察曰”,说明这些卷是出于姚察之手,这几乎占了《梁书》的半数。姚思廉撰《梁书》,除了继承他父亲的遗稿以外,还参考、吸取了梁、陈、隋历朝史家编撰梁史的成果。该书特点之一为引用文以外的部份不以当时流行的骈体文,而以散文书写。

辽史

  《辽史》为元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中国历代官修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开始修撰,翌年三月成书。脱脱为都总裁,铁木儿塔识、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傒斯、吕思诚为总裁官,廉惠山海牙等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30卷,志32卷,表8卷,列传45卷,以及国语解1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辽天祚帝耶律延禧的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

续资治通鉴

  《续资治通鉴》二百二十卷,清毕沅撰。此书付刻未及半,毕沅生前仅初刻一○三卷,毕家因贪污遭籍没而止,书稿散佚,桐乡冯集梧买得全稿补刻成二百二十卷。《续资治通鉴》跟《资治通鉴》有不少出入,续通鉴大量引用旧史原文,叙事详而不芜;仅有取舍剪裁,而无类似温公的改写熔炼,亦无“毕沅曰”等各家史论。《续资治通鉴》作者虽挂名毕沅,然名家钱大昕、邵晋涵、章学诚、洪亮吉、黄仲则等均参预其事,此书实成于众人之手。梁启超对该书评价极高,认为“有毕《鉴》则各家续《鉴》皆可废也”。

穆天子传

  《穆天子传》,又名《周王传》《穆王传》《周穆王传》《周穆王游行记》,是西周的历史典籍之一。西晋太康二年,在今河南汲县发现一座战国时期魏国墓葬,出土一大批竹简,均为重要文化典籍,通称“竹书纪年”,其中有《穆天子传》《周穆王美人盛姬死事》,后合并为至今流传的《穆天子传》。由荀勖校订全书六卷。历代内容多有散佚。

五代新说

《五代新说》二卷,唐代徐炫撰。该书记载梁、陈、北齐、北周及隋五代史实,分门别类为三十篇,是一部史料价值较高的野史笔记。

东观奏记

《东观奏记》三卷,唐裴庭裕撰。庭裕一作廷裕,字膺馀,闻喜人,官右补阙。其名见《新书。宰相世系表》,所谓裴氏东眷者也。王定保《摭言》,称其乾宁中在内廷,文书敏捷,号下水船。其事迹则无可考焉。其书专记宣宗一朝之事。前有《自序》,称上自寿邸即位二年,监修国史丞相晋国公杜让能,奏选硕学之士十五人,分修《三圣实录》。

明季北略

  《明季北略》是由计六奇编写的书籍。记载明万历至崇祯时期北方地区史实的史书。清初无锡计六奇(1622~?)撰。六奇字用宾,号天节子,别号九峰居士,江苏无锡人。全书共二十四卷,起自明万历二十三(159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东北,止于明崇祯十七(1644)年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分年记事,于崇祯一朝尤详。李自成入京后史事,几乎按日排比。每年之中,又以纪事本末体逐事标立名目,取材广泛,记事有序。

  本书成书于康熙初年,上距明亡为时不久,史事大多无误,但也有传闻、迷信不实之处。

高士传

  皇甫谧著一本高士传,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著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史方面的才华。现存的《高士传》分上、中、下三卷,采尧、舜、夏、商、周、秦、汉、魏古今八代之士,立91传,其中《长沮桀溺》、《鲁二徵士》一传记2人,《四皓》一传记4人,共记96人。

英雄记

《英雄记》,作者是王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吴越春秋》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越绝书

  《越绝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汉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

东京梦华录

  《东京梦华录》是宋代孟元老的笔记体散记文,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年),是一本追述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城市风俗人情的著作。所记大多是宋徽宗崇宁到宣和(1102-1125)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情况,描绘了这一历史时期居住在东京的上至王公贵族、下及庶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情景,是研究北宋都市社会生活、经济文化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历史文献古籍。

蛮书

《蛮书》为唐朝时樊绰所著的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共十卷。

岭外代答

《岭外代答》刊刻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 淳熙中官桂林通判。系随事条录见闻。东归后因问岭外事者甚多,书以代答,故名。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麦加)、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马格里布,即今北非一带)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三朝北盟会编

  宋代史学名著,全书二百五十卷,采编年体例。“三朝”,指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宋高宗赵构三朝。该书会集了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按年月日标出事目,加以编排,故称为“北盟会编”。宋金和战是北宋末南宋年间头等大事,宋人据亲身经历或所闻所见记录成书者,不下数百家,但“各说异同,事有疑信”。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明代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儒家通俗读物,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咸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功、立言、立业”皆以 “立德”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幼学琼林

  《幼学琼林》是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作者程登吉。《幼学琼林》初为明代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编著,本名《幼学须知》,又称《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人邹圣脉作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叫《幼学故事琼林》。 内容以介绍综合知识为主,天文地理、家庭饮食、花鸟兽木等无所不包,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文字形式上,不拘泥于四言,灵活运用杂言,只注重两两相对,不强求整齐押韵。编排上以内容分类,分别介绍各类常用词、成语及掌故。其中有些词和成语的解释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作文
© 2023 彩笔诗词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datiebang@88.com | 琼ICP备2022018141号-8 | 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