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趣因命歌酒聊以自娱独醉独吟偶题五绝句 其二

白居易白居易 〔唐代〕

水色波文何所似,曲尘罗带一条斜。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

赏析 注释 译文

工之侨献琴

刘基刘基 〔明代〕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之山,不知其所终。

赏析

【大石调】青杏子_骋怀花月酒

曾瑞曾瑞 〔元代〕

骋怀

花月酒家楼,可追欢亦可悲秋。悲欢聚散为常事,明眸皓齿,歌莺舞燕,各逞温柔。

【幺】人俊惜风流,欠前生酒病花愁。尚还不彻相思债,携云挈雨,批风切月,到处绸缪。

【催拍子】爱共寝花间锦鸠,恨孤眠水上白鸥。月宵花昼,大筵排回雪韦娘,小酌会窃香韩寿。举觞红袖,玉纤横管,银甲调筝,酒令诗筹。曲成诗就,韵协声律,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水仙山鬼,月妹花妖,如还得遇,不许干休。会埋伏未尝泄漏。

【幺】群芳会首,繁英故友。梦回时绿肥红瘦,荣华过可见疏薄,财物广始知亲厚。慕新思旧,簪遗佩解,镜破钗分,蜂妒蝶羞。恶缘难救,痼疾长发,业贯将盈,努力呈头。冷飡重馅,口摇舌剑,吻搠唇枪,独攻决胜,混战无忧。不到得落人奸彀。

【尾】展放征旗任谁走,庙算神机必应口。一管笔在手,敢搦孙吴女兵斗。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登姑苏台

乔吉乔吉 〔元代〕

百花洲上新台,檐吻云平,图画天开。鹏俯沧溟,蜃横城市,鳌驾蓬莱,学捧心山颦翠色,怅悬头土湿腥苔。悼古兴怀,休近阑干,万丈尘埃。
赏析 注释 译文

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

龚自珍龚自珍 〔清代〕

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飞絮。
绣院深沉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取,花开不合阳春暮。

赏析 注释 译文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晁补之晁补之 〔宋代〕

青烟幂处,碧海飞金镜。永夜闲阶卧桂影。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近。
水晶帘不下,云母屏开,冷浸佳人淡脂粉。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更携取、胡床上南楼,看玉做人间,素秋千顷。
赏析 注释 译文

忆秦娥·情脉脉

程垓程垓 〔宋代〕

情脉脉。半黄橙子和香擘。和香擘。分明记得,袖香熏窄。
别来人远关山隔。见梅不忍和花摘。和花摘。有书无雁,寄谁归得。
赏析 注释 译文

阳关曲·中秋月

苏轼苏轼 〔宋代〕

中秋作本名小秦王,入腔即阳关曲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赏析

南歌子

姚述尧姚述尧 〔宋代〕

载子强、二赵主管及诸同舍席间作
素节秋强半,嘉名久最宜。霜风簌簌下天涯。幸有佳朋何惜、共登危。
月窟诸仙子,天宫两白眉。相逢不醉定无归。笑问黄花重约、是何时。
赏析

谒金门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山雨绝。山重冷如冰雪。窗外芭蕉三两叶。影排窗上月。
醉枕惊回蝴蝶。好梦无人共说。心事悠悠芳草歇。不眠听鼠啮。
赏析

醉花阴(孙守席上次会宗韵)

毛滂毛滂 〔宋代〕

檀板一声莺起速。山影穿疏木。人在翠阴中,欲觅残春,春在屏风曲。
劝君对客杯须覆。灯照瀛洲绿。西去玉堂深,魄冷魂清,独引金莲烛。
赏析

长相思令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花下愁。月下愁。花落月明人在楼。断肠春复秋。
从他休。任他休。如今青鸾不自由。看看天尽头。
赏析

乌夜啼(醉枕不能寐)

程垓程垓 〔宋代〕

白酒欺人易醉,黄花笑我多愁。一年只有秋光好,独自却悲秋。
风急常吹梦去,月迟多为人留。半黄橙子和诗卷,空自伴床头。
赏析

菩萨蛮(端午)

梅窗梅窗 〔宋代〕

玉钗松鬓凝云绿。绿云凝鬓松钗玉。双翠碍枝长。长枝碍翠双。
色丝添意密。密意添丝色。红映袖纱笼。笼纱袖映红。
赏析

小重山(同仇香过汭川,道问偶成)

章谦亨章谦亨 〔宋代〕

久雨初晴天气佳。远峰犹□被,乱峰遮。更无一朵路旁花。春归也,光景只桑麻。
山径曲如蛇。□□□□□,□□□。薄醪邀客去程赊。都输与,鹭立平沙。
赏析

清平乐

陈师道陈师道 〔宋代〕

为改之曰官样黄,作清平乐词,且令方内知有此名也。
重重叠叠。娜袅裙千襵。时样官黄香百叶。一岁相逢两节|<是岁闰九月,两作重阳>|。
曲阑绕遍芳丛。一枝作意妍秾。折得有谁相忆,却须还与秋风。
赏析

雨中花(中秋)

杨无咎杨无咎 〔宋代〕

雨霁云收,风高露冷,银河万里波澄。正冰轮初见,玉斧修成。还是一年,凭栏望处,对景愁生。想姮娥应念,待久西厢,为可中庭。
翻思皓彩,未如微暗,向人多少深情。长记得、墙阴密语,花底潜行。饮散频羞烛影,梦余常怯窗明。此时此意,有谁曾问,月白风清。
赏析

浣溪沙(木樨)

杨泽民杨泽民 〔宋代〕

金粟蒙茸翠叶垂。月宫仙种下天涯。儿曹攀折有云梯。
枕畔幽芳醒睡思,炉中换骨脱金泥。待持金翦怕儿啼。
赏析

洞仙歌(庚申乐净锦棠盛开作)

丘崈丘崈 〔宋代〕

花中忧物,欲赋无佳句。深染燕脂浅含露。被春寒无赖,不放全开,才半吐,翻与留连妙处。
人间称绝色,倾国倾城,试问太真似花否。最娉婷,偏艳冶,百媚千娇,谁道许,须要能歌解舞。算费尽、春工到开时,甚却付、连宵等闲风雨。
赏析

好事近(留斡家咏方响)

丘崈丘崈 〔宋代〕

空涧落鸣泉,千骑雨霖衣铁。金奏欲终人醉,有玉声清越。
夜深纤手怯轻寒,余韵寄愁绝。玉树梦回何处,但满庭霜月。

大学章句集注

  《大学章句集注》是由宋代哲学家、思想家朱熹所著。是朱熹对《大学章句》的注释,它是朱熹用力最勤的著作。《四书集注》是朱熹的代表著作之一,也是四书上升为儒家经典的地位以后,诸多注解中最有权威和影响最大的一种。

汉官六种

“汉官六种”是东汉时期陆续产生的六种关于汉代官制、礼仪的著作的总称,即《汉官》、《汉官解诂》、《汉旧仪》、《汉官仪》、《汉官典职仪式选用》、《汉仪》六种书。此六书于唐宋以后散佚,现在只能看到元人和清人的辑本。后由清人孙星衍编辑成《汉官六种》十卷,收入《平津馆丛韦》。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另说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该书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我们收录的就是今本《竹书纪年》。

明季南略

本书凡十六卷,上起清顺治元年(1644,明崇祯十七年)五月、止于康熙四年(1665)二月,记述南明史略与郑成功事迹。本书编年为纲,杂以纪事本末、传记形式。各卷按年分事记述,但编年不编月,有些事目中,又多以事件为题,也有传记、章奏、诗文。每卷几乎都有“志异”,专记星象变化和天灾异象。

五代史阙文

《五代史阙文》为宋朝作者王禹偁所著。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杂史类。

十七史百将传

《十七史百将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的名将的传记。又称《百将传》、《正百将传》,是南宋东光(今河北省东光县)人张预(字公立)用了数年时间编写的。他从十七史中选出一百位名将编写他们的传记。此书是按照《孙子兵法》的思想编写的,后世许多的名将传记都是受到了他的影响。

吴越春秋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撰,是一部记述春秋战国时期吴、越两国史事为主的史学著作。《吴越春秋》着录于《隋书·经籍志》和《唐书·经籍志》,皆云赵晔撰,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

越绝书

  《越绝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汉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

江南野史

本书为记录南唐至宋初江南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宋人云全书凡八十四传。今仅存十卷,首三卷分载南唐三主事迹,后七卷皆南唐诸臣传,凡三十四传,较宋人所见,已缺五十传。所记南唐史事,偶有疏略讹舛,宋人已多有指出。但亦多存南唐君臣的珍闻轶事,颇有他书未见者。

唐六典

《唐六典》全称《大唐六典》,是唐玄宗时官修,旧题唐玄宗撰、李林甫等注,实为张说、张九龄等人编纂的行政性质法典。是我国现有的最早的一部行政法典,亦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会典,成书于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所载官制源流自唐初至开元止。六典之名出自周礼,原指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事典,后世设六部即本于此。

三事忠告

“三事忠告”是《牧民忠告》、《风宪忠告》及《庙堂忠告》三书之合称。《牧民忠告》系张养浩任县令时著,二卷,分拜命、上任、听讼、御下、宣化、慎狱、救荒、事长、受代、居闲十章。《风宪忠告》为张养浩任御史时著,一卷,分自律、示教、询访、按行、审录、荐举、纠弹、奏对、临难、全节十篇。《庙堂忠告》为张养浩任参议中书省时著,分修身、有贤、重民、远虑、调变、任怨、分谤、应变、献纳、退休十篇。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黄士宏合三书为《为政忠告》,有《四部丛刊三编》本。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李骥重刻,改名《三事忠告》,有《贷园丛书》本。

通典

《通典》书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史通

《史通》是中国及全世界首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著,作者是唐朝的刘知几。《史通》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体统》、《纰缪》、《弛张》三篇在北宋欧阳修、宋祁撰《新唐书》前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集孔孟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的、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

名贤集

《名贤集》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蒙学教材之一,具体作者不详,从内容上分析,是南宋以后儒家学者撰辑。它汇集了孔、孟以来历代名人贤士的嘉言善行,以及民间流传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格言谚语,有些还渗透了佛、道两教的因果报应等思想,其中不乏洞察世事、启人心智之句。

训蒙骈句

《训蒙骈句》,明代司守谦撰。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卞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式的四六句写成的文章,晚唐时称作“四六”,宋明沿用,至清改称骈体。对童蒙进行骈句训练,为作文作诗建立根基。《训蒙骈句》按韵部的顺次,由三言、四言、五言、七言、十一言的五对骈句组成一段,每韵三段。此书与《声律启蒙》《笠翁对韵》当可为吟诗作对之基,爱好诗文者,若熟而能诵,必大利于笔。

近思录

本书是南宋朱熹和吕祖谦编订的理学入门书和概论性著作,选取了北宋理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4人语录622条,分类编辑而成。

春秋繁露

《春秋繁露》中国汉代哲学家董仲舒的政治哲学著作。《春秋繁露》推崇公羊学,发挥“春秋大一统”之旨,阐述了以阴阳五行,以天人感应为核心的哲学-神学理论,宣扬“性三品”的人性论、“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的伦理思想及赤黑白三统循环的历史观,为汉代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论》逸文《复三年丧》、《制役》两篇,今本《中论》多附录之,可见今本《中论》已非完本。通过分析历代官私书目对《中论》一书的著录情况,可知该书是在宋代出现残阙情况的。

故事
作文
© 2023 彩笔诗词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datiebang@88.com | 琼ICP备2022018141号-8 | 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