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雨中花慢·马上三年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马上三年,醉帽吟鞭,锦囊诗卷长留。怅溪山旧管,风月新收。明便关河杳杳,去应日月悠悠。笑千篇索价,未抵蒲萄,五斗凉州。停云老子,有酒盈尊,琴书端可消忧。浑未办、倾身一饱,淅米矛头。心似伤弓塞雁,身如喘月吴牛。晚天凉也,月明谁伴,吹笛南楼。
赏析

【南吕】醉太平 寄情

查德卿查德卿 〔元代〕

钗分凤凰,衾剩鸳鸯,锦笺遗恨爱花香,写新愁半张。晚妆楼阁空凝望,旧
游台榭添惆怅,落花庭院又昏黄,正离人断肠。 春情
  东风柳丝,细雨花枝,好春能有几多时?韶华迅指。芭蕉叶上鸳鸯字,芙蓉
帐里鸾凰事,海棠亭畔鹧鸪词,问莺儿燕子。
  楼台管弦,院落秋千,香风淡淡月娟娟,朱帘半卷。香消玉腕黄金钏,歌残
素手白罗扇,汗溶粉面翠花细,倚阑人未眠。
  春风管弦,夜月秋千,调风弄月醉花前,把花枝笑捻。千金曾许如花面,半
生未了看花愿,一春长费买花钱。风流少年。 清名
  先生子陵,隐者渊明,南州旧隐老云卿,为清高显名。一个向七里滩曾受君
王聘,一个向五柳庄终受彭泽令,一个向百花洲不受宋朝征,与巢由共清。
赏析 注释 译文

折桂令·风雨登虎丘

乔吉乔吉 〔元代〕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於菟,老树钩娄,苔绣禅阶,尘黏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
赏析 注释 译文

惜芳春·秋望

乔吉乔吉 〔元代〕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寸寸愁。有人独倚晚妆楼。楼外柳,眉暗不禁秋。
赏析 注释 译文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牛希济牛希济 〔五代〕

春山烟欲收,天澹星稀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赏析 注释 译文

望海潮·上兰州守

邓千江邓千江 〔金朝〕

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
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零夕举,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间。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

赏析 注释 译文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春水迷天,桃花浪、几番风恶。云乍起、远山遮尽,晚风还作。绿卷芳洲生杜若。数帆带雨烟中落。傍向来、沙觜共停桡,伤飘泊。
寒犹在,衾偏薄。肠欲断,愁难著。倚篷窗无寐,引杯孤酌。寒食清明都过却。最怜轻负年时约。想小楼、终日望归舟,人如削。
赏析 注释 译文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辛弃疾辛弃疾 〔宋代〕

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雨余凉意到胡床。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只甘松竹共凄凉。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

苏轼苏轼 〔宋代〕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赏析

临江仙

王炎王炎 〔宋代〕

思忆故园花又发,等闲过了流年。休论升擢与平迁。拂衣归去好,无事即神仙。
况是老人头雪白,羞看红粉婵娟。鸾孤凤只且随缘。莫将桃叶曲,留与世人传。
赏析

兰陵王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古堤直。隔水轻阴飏碧。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红尘遍京国。留滞高阳醉客。斜阳外,千缕翠条,仿佛流莺度金尺。
长亭半陈迹。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匆匆江上又寒食。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倦游尚南北。
恻恻。怨怀积。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眉颦不尽相思极。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
赏析

庆春宫

陈允平陈允平 〔宋代〕

孤鹜披霞,归鞍卸日,晚香菊自寒城。虚馆灯闲,征衫尘浣,夜深何处砧声。乱蛩催怨,月明里、依稀数星。云山迢递,犹误归期,方寸遍萦。
秋风燕送鸿迎。最怜堤柳,白露先零。倦倚楼高,恨随天远,桂风和梦俱清。故人千里,记翦烛、西窗赋成。相如憔悴,宋玉凄凉,酒恨花情。
赏析

西江月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脉脉无端心事,厌厌不奈春酲。越罗衫薄峭寒轻。试问几番花信。
万点风头柳絮,数声柳外啼莺。斜阳还傍小窗明。门掩黄昏人静。
赏析

清平乐(送同舍周智隆)

石孝友石孝友 〔宋代〕

恼花风雨。断送春将暮。底死留春春不住。那更送春归去。
今朝且赋归与。明年春满皇都。共泛桃花锦浪,与君同醉西湖。
赏析

菩萨蛮(代赠)

毛滂毛滂 〔宋代〕

端端正正人如月。孜孜媚媚花如颊。花月不如人。眉眉眼眼春。
沈香添小炷。共挹熏炉语。香解著人衣。君心蝴蝶飞。
赏析

少年游(长至日席上作)

毛滂毛滂 〔宋代〕

遥山雪气入疏帘。罗幕晓寒添。爱日腾波,朝霞入户,一线过冰檐。
绿尊香嫩蒲萄暖,满酌破冬严。庭下早梅,已含芳意,春近瘦枝南。
赏析

殢人娇

毛滂毛滂 〔宋代〕

雪做屏风,花为行帐。屏帐里、见春模样。小晴未了,轻阴一饷。酒到处、恰如把春拈上。
官柳黄轻,河堤绿涨。花多处、少停兰桨。雪边花际,平芜叠幛。这一段、凄凉为谁怅望。
赏析

浣溪沙(笃耨香)

张元干张元干 〔宋代〕

花气天然百和芬。仙风吹过海中春。龙涎沈水总销魂。
清润巧萦金缕细,氤氲偏傍玉脂温。别来长是惜余熏。
赏析

探春令(寻春)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新元才过,渐融和气,先到帘帏。谩闲绕、柳径花蹊里。探看试、春来未。
年时曾把春抛弃。与春光陪泪。待今春、日日花前沈醉。款细偎红翠。
赏析

沁园春(送郑通父之吴门谒宋使君)

陈人杰陈人杰 〔宋代〕

塞外江山,如此萧条,可堪别离。纵虹桥烟浪,要君怀古,凤城风雨,奈我相思。玉茧挥诗,金鲸泻酒,件件清狂分付谁。长安市,有几多心事,岁老相期。
春风渐到梅枝。算我辈荣枯应似之。莫提携剑铗,悲歌一曲,摩挲髀肉,清泪双垂。话到辛酸,居然慷慨,跃马岁年心自知。君行矣,有广平东阁,堪著男儿。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是儒家学说经典论著。经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最终和《大学》、《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学校官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必读书,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中庸》提出的“五达道”、“三达德”、“慎独自修”、“至诚尽性”等内容,对为人处事,人性修养有重要影响。

旧唐书

  《旧唐书》共200卷,包括《本纪》20卷、《志》30卷、《列传》150卷,原名《唐书》,宋祁、欧阳修等所编著《新唐书》问世后,才改称《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

宋书

  《宋书》是一部记述南朝刘宋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梁沈约撰﹐含本纪十卷﹑志三十卷﹑列传六十卷,共一百卷。今本个别列传有残缺,少数列传是后人用唐高峻《小史》《南史》所补。八志原排在列传之后,后人移于本纪、列传之间,并把律历志中律与历两部分分割开。 《宋书》收录当时的诏令奏议、书札、文章等各种文献较多,保存了原始史料,有利于后代的研究。该书篇幅大,一个重要原因是很注意为豪门士族立传。

旧五代史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

陈书

  《陈书》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唐朝人姚思廉所著,凡三十六卷,记南朝陈朝史。记载自陈武帝陈霸先即位至陈后主陈叔宝亡国前后三十三年间的史实,成书于贞观十年(636年)。

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另说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省卫辉市)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该书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次。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至魏襄王二十年为止。现存《竹书纪年》分为“古本”和“今本”两个体系。“古本”为辑佚本,其纪事起于夏代,终于公元前299年,无规整的体例。“今本”纪事起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前296) ,有较为完整的体例。我们收录的就是今本《竹书纪年》。

贞观政要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全书十卷四十篇,分类编辑了唐太宗在位的二十三年中,与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在治政时的问题,大臣们的争议、劝谏、奏议等,以规范君臣思想道德和治同军政思想,此外也记载了一些政治、经济上的重大措施。它是中国开明封建统治的战略和策略、理论和实践的集大成。

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国语》为西汉刘歆的伪作。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年)西征犬戎(约公元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公元前453年)。《国语》中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靖康传信录

《靖康传信录》,宋代李纲著,记载了“靖康之变”前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亲见亲闻,是研究此段时间历史的宝贵资料。

九州春秋

《九州春秋》 一书,记述东汉末年军阀割据的乱世史事。已佚。今有元陶宗仪辑本和清黄奭辑本,黄氏辑本收入《汉学堂丛书》“子史钩沉”,比陶本完整。《说郛》宛委山堂本仅六节,而商务印书馆本更少,仅一节。今从黄本点校。

英雄记

《英雄记》,作者是王粲,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记载“英雄”的传记.该书全书已佚,存在书名讹误、材料真伪与具体写作时间等问题.据史料分析,其主体部分当写成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九月,作者归曹前,反映了曹操统一北方以前汉末群雄割据时代最宽泛的“英雄”概念。

万历野获编

万历野获编为明人笔记。三十卷,又有补遗四卷。明沈德符撰。万历三十四至三十五年间撰成该书﹐二十卷﹐书名寓“野之所获”之意﹐四十七年又编成《续编》十卷(一说十二卷)。德符留心史事﹐颇具特识。该书记述起於明初﹐迄於万历末年,内容翔实,在明代笔记中堪称上乘之作。为研究明代历史重要史料。

江南野史

本书为记录南唐至宋初江南史事的纪传体史书,宋人云全书凡八十四传。今仅存十卷,首三卷分载南唐三主事迹,后七卷皆南唐诸臣传,凡三十四传,较宋人所见,已缺五十传。所记南唐史事,偶有疏略讹舛,宋人已多有指出。但亦多存南唐君臣的珍闻轶事,颇有他书未见者。

洛阳伽蓝记

  《洛阳伽蓝记》简称《伽蓝记》,中国古代佛教史籍。是东魏迁都邺城十余年后,抚军司马杨衒之重游洛阳,追记劫前城郊佛寺之盛,概况历史变迁写作的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历史和人物故事类笔记,成书于公元547年(东魏武定五年)。后世将《洛阳伽蓝记》与郦道元的《水经注》、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并称为中国北朝时期的三部杰作。

蛮书

《蛮书》为唐朝时樊绰所著的记载南诏史事的史书。又名《云南志》《云南记》《云南史记》《南夷志》《南蛮志》《南蛮记》。共十卷。

岭外代答

《岭外代答》刊刻于淳熙五年(1178年),宋代地理名著。周去非撰,共十卷。 淳熙中官桂林通判。系随事条录见闻。东归后因问岭外事者甚多,书以代答,故名。于淳熙五年(1178)成书,共10卷,20门,294条,记有南海诸国与麻嘉国(今麦加)、白达国(今伊拉克)、勿斯离国(今埃及)、木兰皮国(马格里布,即今北非一带)等国家和地区的情况。

入蜀记

《入蜀记》是南宋陆游入蜀途中的日记,共六卷,是中国第一部长篇游记。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末,作者由山阴(今浙江绍兴)赴任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通判(知州的佐理官)。五月十八日晚起程,乘船由运河、长江水路前往,历时160天,五个多月,经今浙、苏、皖、赣、鄂、渝六省市,于十月二十七日早晨到达夔州任所。路上写每日经历(很少几天只记日期而没有记事),记一天经过什么地方,游历或舟中所见,会见什么人等。较多的是写景物,写观感,间或考证古闻旧事。

北户录

《北户录》是唐代岭南中国风土录。三卷。段公路著。约咸通十二年(871)从茂名归南海。其先仕南粤,后官万年县尉,是书为作者亲自南游五岭间采撷民间风土、习俗、歌谣、哀乐等而作。

通典

《通典》书名,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为唐代政治家、史学家杜佑所撰,共二百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体例完备的政书,“十通”之一。《通典》中记述了唐天宝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及地志、民族的专书。唐杜佑撰,共二百卷,内分九门,子目一千五百余条,约一百九十万字。

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故事
作文
© 2023 彩笔诗词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datiebang@88.com | 琼ICP备2022018141号-8 | 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