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 注释 译文

崔兴宗写真咏

王维王维 〔唐代〕

画君年少时,如今君已老。
今时新识人,知君旧时好。
赏析

【越调】金蕉叶

张鸣善张鸣善 〔元代〕

怨别

讲燕赵风流莫比,说秦晋姻缘怎及。论呈越精神未已,配南楚仪容最美。

【调笑令】楚仪,美人兮,薄注樱唇浅画眉。凤钗斜插乌云髻,衬冰绡玉葱纤细。轻颦浅笑声渐低,这风流几个人知?

【秃厮儿】花正好香风细细,柳初柔良夜辉辉,占定个红娇绿柔花月国。花簇簇,柳依依,也波相宜。

【圣药王】花影移,月影移,留花玩月饮琼杯。风力微,酒力微,乘风带酒立金梯,风月满樽席。

【络丝娘】三生梦一声唱回,一场舞三生梦里,万劫千年不容易,也是前缘前世。

【尾声】就今生设下生誓。来生福是今生所积。拚死在连理树儿边,愿生在鸳鸯队里。

赏析 注释 译文

一剪梅·襄樊四载弄干戈

杨佥判杨佥判 〔宋代〕

襄樊四载弄干戈,不见渔歌,不见樵歌。试问如今事若何?金也消磨,谷也消磨。
柘枝不用舞婆娑,丑也能多,恶也能多!朱门日日买朱娥。军事如何?民事如何?
赏析

鹧鸪天

邹应龙邹应龙 〔宋代〕

寿母开年九十三。佳辰就养大江南。缇屏晃耀新宁国,绣斧斓斑老朴庵。
倾玉斝,擘黄柑。两孙垂绶碧于蓝。便当刊颂崆峒顶,留与千年作美谈。
赏析

瑞鹧鸪(席上)

郭世模郭世模 〔宋代〕

倾城一笑得人留。舞罢娇娥敛黛愁。明月宝鞲金络臂,翠琼花珥碧搔头。
晴云片雪腰支袅,晚吹微波眼色秋。清露亭皋芳草绿,轻绡软挂玉帘钩。
赏析

满江红

程垓程垓 〔宋代〕

水远山明,秋容淡、不禁摇落。况正是、楼台高处,晚凉犹薄。月在衣裳风在袖,冰生枕簟香生幕。算四时、佳处是清秋,须行乐。
东篱下,西窗角。寻旧菊,催新酌。笑广平何事,对秋萧索。摇叶声声深院宇,折荷寸寸闲池阁。待归来、闲把木犀花,重熏却。
赏析

临江仙(笙妓梦云,对居士忽有翦发齐眉修道之语)

赵长卿赵长卿 〔宋代〕

蕊嫩花房无限好,东风一样春工。百年欢笑酒樽同。笙吹雏凤语,裙染石榴红。
且向五云深处住,锦衾绣幌从容。如何即是出樊笼。蓬莱人少到,云雨事难穷。
赏析

西江月(代五三弟为老母寿)

张孝祥张孝祥 〔宋代〕

慈母行封大国,老仙早上蓬山。天怜阴德遍人间。赐与还丹七返。
莫问清都紫府,长教绿鬓朱颜。年年今日彩衣斑。兄弟同扶酒盏。
赏析

蓦山溪

俞国宝俞国宝 〔宋代〕

江天霜晓,梅粉参差吐。剪剪暗香风,自吹到、瑶台仙路。辎軿缥缈,昨夜出蓬莱,云鬓薄,月眉纤,元是飞琼侣。
知书识字,书带先生女。来配计然家,货财等、封君千户。谷量牛马,更用斗量金,年不老,富无穷,常作蟠桃主。
赏析

好事近(送林主簿)

赵彦端赵彦端 〔宋代〕

君到共黄花,君去早梅将发。君不待梅归去,问与谁同折。
白头潘令一年秋,有酒恨无客。莫忘道山堂上,话清音风月。
赏析

点绛唇(富季申生日)

李弥逊李弥逊 〔宋代〕

花信争先,暗将春意传桃李。寿卿同醉。绿野连珠履。
麟阁丹青,眷注耆英裔。眉间喜。日边飞骑。来促东山起。
赏析

临江仙(潮惠道中)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不见仙湖能几日,尘沙变尽形容。夜来月冷露华浓。都忘茅屋下,但记画船中。
两岸绿阴犹未合,更须补竹添松。最怜几树木芙蓉。手栽才数尺,别后为谁红。
赏析

水调歌头(十三夜,同官载酒相别,不见月作)

刘克庄刘克庄 〔宋代〕

怪事广寒殿,此夕不开关。林间乌鹊贺,暂得一枝安。只在浮云深处,谁驾长风挟取,明镜忽飞还。玉兔呼不应,难觅臼中丹。
酒行深,歌听彻,笛吹残。嫦娥老去孤另,离别匹如闲。待得银盘擎出,只怕玉峰醉倒,衰病不禁寒。卿去我欲睡,孤负此湖山。
赏析

鹧鸪天(元夕次韵干誉)

叶梦得叶梦得 〔宋代〕

夹路行歌尽落梅。篆烟香细袅寒灰。云移碧海三山近,月破中天九陌开。
追乐事,惜多才。车声遥听走晴雷。十年梦断钧天奏,犹记流霞醉后杯。
赏析

浣溪沙(檐卜)

杨泽民杨泽民 〔宋代〕

原上芳华已乱飞。林间佛日却晖晖。一花六叶殿春归。
身外色香空荏苒,鼻端消息正霏微。禅林曲几坐忘时。
赏析

洞仙歌(元宵词)

丘崈丘崈 〔宋代〕

□□春□,□画□□处。十里红莲照歌舞。望鳌山天际,宝篆翻空,看未了,涌出珠宫贝宇。
锦江桥那畔,罗绮重重,曲巷深坊暗香度。玉相辉,花并艳,明月随人,归去也,零落珠玑翠羽。先如许、风光更元宵,算却好、图将凤城夸去。
赏析

醉落魄

仇远仇远 〔元代〕

水西云北。锦苞泫露无颜色。夜寒花外眠双鶒。莫唱江南,谁是鹧鸪客。薄情青女司花籍。粉愁红怨啼螀急。月明倦听山阳笛。渺渺征鸿,千里楚天碧。
赏析

红罗袄(大石秋悲)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画烛寻欢去,羸马载愁归。念取酒东垆,尊罍虽近,采花南浦,蜂蝶须知。
自分袂、天阔鸿稀。空怀梦约心期。楚客忆江蓠。算宋玉、未必为秋悲。
赏析

垂丝钓(商调)

周邦彦周邦彦 〔宋代〕

缕金翠羽。妆成才见眉妩。倦倚绣帘,看舞风絮。愁几许。寄凤丝雁柱。
春将暮。向层城苑路。钿车似水,时时花径相遇。旧游伴侣。还到曾来处。门掩风和雨。梁间燕语。问那人在否。
赏析 注释 译文

桃源行

王维王维 〔唐代〕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邑。
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
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
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壑今来变。
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
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

史记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列女传

  是一部介绍中国古代妇女事迹的传记性史书,也有观点认为该书是一部妇女史,全书共七卷。作者是西汉的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刘向,不过也有人认为该书不是刘向所做,因此,目前流行的有的版本作者一处会标注佚名。也有人认为,现在流传的版本是后人在刘向所做版本之上又增加若干篇得来的。

越绝书

  《越绝书》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吴越地区的汉民族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被誉为“地方志鼻祖”。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

南唐书

南宋陆游撰,凡十八卷,纪传体南唐史书。其中本纪三卷,列传十五卷。记述南唐自公元937年先主李昪建国至975年后主李煜在位时为北宋所灭共39年之史事。此书叙事简明扼要,保存了大量关于南唐史的珍贵史料,为南唐史中之佳作。陆游认为马令的《南唐书》未尽其善,于是对其删繁补遗,重加编撰,仍名为《南唐书》。陆游在撰写此书时,提出的修史原则是:“以耳目所接,察隧碑行述之谀辞;以众论所存,刊野史小说之谬妄。取天下之公,去一家之私。”

庐山记

《庐山记》,古代中国宗教人文地理志。共三卷,附《庐山纪略》一卷。封面及书名页题“四库全书所收守山阁丛书残本、日本大正刊大藏经所收大谷大学藏本及元禄十年刊本合教本”书题:“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教本”、“重修庐山志副刊品”。

读通鉴论

《读通鉴论》是明代王夫之所著的一部史论。王毕其一生心血,从69岁开始动笔写作在其逝世前才完成。全书约60余万字,分为50卷,每卷之中以朝代为别;每代之中以帝王之号为目,共30目;目下又分作一个个专题;另在卷末附有叙论四篇。该书文采飞扬,议论纵横,新见迭出,论点精到,堪称传统史论中最系统最精彩的杰作,同时也全面地反映王夫之进步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倾向。

菜根谭

  《菜根谭》是明代还初道人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世集。具有三教真理的结晶,和万古不易的教人传世之道,为旷古稀世的奇珍宝训。对于人的正心修身,养性育德,有不可思议的潜移默化的力量。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醒豁;且有雨余山色,夜静钟声,点染其间,其所言清霏有味,风月无边。

呻吟语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 《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

中说

  《中说》反映王通的思想,是有许多可贵之处的。王通在政治上,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基本上是符合时代潮流的,有进步性。在哲学上,王通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他关于自然观、发展现、认识论和历史观等方面的思想,表现了朴素唯物主义的倾向和主变思想。

中论

  《中论》,徐干著作,是一部政论性著作,系属子书,其意旨:“大都阐发义理,原本经训,而归之于圣贤之道。” 所以,历代史书除《宋史》将其列入杂家类而外,其余者均将其列入儒家类。传本《中论》一书分上下二卷,共计二十篇,从《治学》至《爵禄》十篇为上卷,《考伪》至《民数》十篇为下卷。又《群书治要》辑有《中论》逸文《复三年丧》、《制役》两篇,今本《中论》多附录之,可见今本《中论》已非完本。通过分析历代官私书目对《中论》一书的著录情况,可知该书是在宋代出现残阙情况的。

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

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的道家兵书。中国汉族古典军事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汉族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全书有六卷,共六十篇。《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对有关战争和各方面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吴子

  《吴子兵法》,中国古代著名兵书,《武经七书》之一。相传战国初期吴起所著,战国末年即已流传。《吴子》继承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有关思想,在历史上曾与《孙子》齐名,并称为“孙吴兵法”,因而为历代兵家所重视。

司马法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公元前356-前320年)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司马法》流传至今已两千多年,亡佚很多,现仅残存五篇。但就在这残存的五篇中,也还记载着从殷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古代作战原则和方法,对我们研究那个时期的军事思想,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兵法二十四篇

《兵法二十四篇》是重要的蜀汉军事著作之一。原有二十四篇,但现在其中的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现已失传。据说为三国时期蜀汉名相诸葛亮晚年时所著,上面记载了诸葛亮几十年来行军打仗,治国安邦的经验。在五丈原之战中,诸葛亮在死前曾将此书和造用“连弩”之法等毕生所学传授给了姜维,使姜维成为了诸葛亮最有力的继承人。

练兵实纪

《练兵实纪》 是戚继光在蓟镇练兵时撰写。此书正集9卷,附杂集6卷。它和《纪效新书》称为戚氏兵书姐妹篇。《练兵实纪》内容广泛,涉及兵员选拔、部伍编制、旗帜金鼓、武器装备、将帅修养、军礼军法、车步骑兵它既注意吸收南方练兵的经验,又结合北方练兵的实际,其练兵思想在《纪效新书》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的编成保结及其同训练等建军、训练和作战的各个方面。

历代兵制

《历代兵制》,南宋陈傅良撰。全书八卷。全书历述周代及春秋、秦汉、唐代以来历代兵制得失,对宋代尤为详尽。此书可作为研究历代兵制,尤其是宋代兵制的参考。

韩非子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商君书

《商君书》也称《商君》《商子》,现存26篇,其中2篇有目无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论述了商鞅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是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可能还包括其后学)著作汇编。

棠阴比事

我国古代法医学著作。一卷。宋·桂万荣撰。刊于1213年。本书载述刑法折狱的一些典型案例。每案皆有四言标题。其中有涉及法医鉴定的内容。现存《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本。《棠阴比事》是继五代时的《疑狱集》,与宋代郑克编撰的《折狱龟鉴》之后,又一部记述诉讼活动的书籍。

故事
作文
© 2023 彩笔诗词网 | 免责声明 | 意见箱 | 纠错 | 申请收录 | 邮件:datiebang@88.com | 琼ICP备2022018141号-8 | 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