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琬

宋琬

  宋琬(1614~1674)清初著名诗人,清八大诗家之一。字玉叔,号荔裳,汉族,莱阳(今属山东)人。顺治四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累迁永平兵仆道、宁绍台道。族子因宿憾,诬其与闻逆谋,下狱三年。久之得白,流寓吴、越间,寻起四川按察使。琬诗入杜、韩之室,与施闰章齐名,有南施北宋之目,又与严沆、施闰章、丁澎等合称为燕台七子,著有《安雅堂集》及《二乡亭词》。

成就

诗作特色
  宋琬诗在清初颇有名,早年在京师吏部任职时,就与给事中严沆、部郎施闰章、丁澎等人经常唱和,名满京师,时有“燕台七子”之称。王士祯《池北偶谈》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宣城施闰章愚山,莱阳宋琬荔裳是也。”又说他后期诗歌,颇得力于杜甫、韩愈、陆游。沈德潜《清诗别裁》说:“宋以雄健磊落胜”。杨际昌在《国朝诗话》卷一中说:“施(施闰章)如良玉之温润而栗,宋如丰城宝剑,时露光气。”宋琬诗很少反映现实之作,内容当然不能和杜甫、陆游相比拟,只是在语言风格上有所仿效而已。他的诗作内容大多抒写个人的穷愁、哀伤,也有一些暗寓故国之思的作品。《听钟鸣》一诗中写道:“听钟鸣,所听非一声;一声才到枕,双泪无纵横。白头老鸟作鬼语,群飞哑哑还相惊。”写的凄惋动人,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他的诗中也有不少揭露封建王朝的黑暗,反映民众的苦难及美好愿望的作品,具有一定的人民性。在《渔家词》一诗中,诗人愤怒地揭露了租吏的凶相与贪婪,反映渔民生活的艰难,读之催人泪下。在《同欧阳令同饮凤凰山下》一诗中写道:“茅茨深处隔烟霞,鸡犬寥寥有数家。寄语武陵仙吏到,莫将征税得桃花。”表达了诗人的美好愿望。
  宋琬的诗在艺术上是有较高造诣的,古体诗和律诗写得尤好。用语奇丽,比喻清新,委婉含蓄,属对工巧,极为时人所推崇。称之为“诗人之雄”,有人赞为“东海之伟人”。与他同时代的金之俊,在为《安雅堂集》所做的序中说:他的诗“其识宏,其虑远,其情长,其气清以厚,其调隽以永,其格严以老,其言确以质,殆有如怀沙远游,屈子悲愤之所感乎。”《庚寅腊月读子美同谷七歌效其体以咏哀》、《写哀》、《狱中对月》、《晨星叹》、《埋忧》、《听钟鸣》、《悲落叶》等为其代表作品。他的诗作以雄浑见长。《安雅堂全集》20卷,其中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


著述名录
  宋琬一生著述很多,现在能见到的诗有1333首,词165首,文223篇,此外还有赋2篇、剧本一个,均收在《安雅堂集》里。《安雅堂全集》包括《安雅堂未刻稿》《入蜀集》《二乡亭词》以及杂剧《祭皋陶》等。莱阳市图书馆现存《安雅堂集》16卷,其木刻版尚保藏数百片之多。

生平

人物生平

早期经历
  宋琬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高祖宋黻,为明代莱阳第一位进士,官至浙江副使,父宋应亨,天启间进士,历任大名府清丰知县、吏部稽勋司郎中,清兵入关后,死守莱阳抗清,城破殉国。


  宋琬自幼聪慧,刻苦好学,应试县、府皆名列榜首。崇祯八年(1635)以高才生充拔贡入京深造。与父宋应亨、兄宋璜,名噪京华。


  崇祯十六年(1643),清兵攻打莱阳城,宋应亨、宋玫组织宋氏族人及乡民抗清,城破殉国。宋琬则以仲兄宋璜任所在杭州,出游吴中在外得免一死,先后流落苏州、杭州、金陵等地,使其有机会进一步接触社会生活,了解平民疾苦。


出仕为官
  顺治三年(1646),清廷开科取士,宋琬乡试亚魁,翌年中进士,授户部河南司主事,后升调吏部稽勋司主事;


  顺治十一年(1654),出任陇西道佥事;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


  康熙十一年(1672),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被诬入狱
  先辈抗清,已为新朝留下不信任的口实。顺治七年(1650),宋琬因其父抗清之事被捕入狱。三个月后平反出狱,官复原职。


  顺治十八年(1661),宋琬升为浙江按察使司按察使。次年春,族侄宋彝秉(又称宋奕炳)因盗窃案发,宋琬长兄宋璠坐视不救,宋彝秉遂诬告宋璠、宋琬与农民起义领袖于乐吾(即于七)通谋造反,致使宋琬及其妻、孥、侄等被逮往京城,再次被捕下狱,关入西曹刑部大牢。后经大司空蒋国柱亲赴莱阳核查,“知其冤,力为申雪”,康熙二年(1663)十一月,清廷以“穷治无迹,证虚不当坐”,将其释放。释放宋琬,主要原因在于康熙帝刚继位,为进一步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稳定全国的政局。


  第二次冤狱结束后被免官,宋琬在江浙一带生活了八年,直至康熙亲政。期间浙江又起狱案,宋琬又被牵连其中,再度入狱,幸得蒋国柱再施援手,保救得释。


  康熙十一年(1672)投牒自诉,宋琬案情得到昭雪,再次被清廷起用,授四川按察使司按察使。


忧愤而终
  康熙十二年(1673)正月间,宋琬在回莱阳省亲后,不顾身体患病,奉命赴京城朝觐康熙皇帝,时逢吴三桂起兵叛乱,攻陷成都,蜀中妻子儿女陷入叛军之手。京中宋琬闻讯后,惊恐忧郁,以致气塞胸臆,病逝于京都馆舍,时年59岁。

介绍

故居

  宋琬故居位于莱阳市中心大街中部东侧,建于明朝末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莱阳知县茅芳廉为之立碑——“宋荔裳先生故宅”。道光年间故居内设“卢乡书院”,光绪年间为官立小学,后为莱阳中学。1981年烟台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烟台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琬故居现为莱阳市博物馆,有房屋46间,占地1054平方米。馆内设革命历史文物展室、宋琬纪念馆、历代名人纪念馆、现代书画展室等。1996年被烟台市人民政府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中心建筑宋琬纪念馆坐北朝南,单层举架式硬山砖木结构,有台明和回廊,起脊仰合瓦,装有正吻垂兽和走兽,双排柱网,梁架前后带穿枋、七檩七椽。梁枋上设架云敦,檐檩下设雕花柁敦,檩枋下设花草楣子和雀替,古香古色,为莱阳地区仅存的一处完整古建筑。纪念馆内陈列宋琬塑像及其著作、手迹、印章、《安雅堂集》木刻板,还有党和国家领导人、著名艺术家的题词。馆内除常年固定展览以外,每年举办各类展览十余次,年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余人次,取得了极大的社会效益。

作者《宋琬》的诗文
赏析

喜王西樵至湖上 其二

宋琬宋琬 〔明代〕

惜别魂犹悸,相逢病欲苏。全身来北寺,留眼看西湖。

白社期同往,青山道不孤。故人曹邺在,吟眺慰穷途。

赏析

赠马南宫参戎

宋琬宋琬 〔明代〕

君昔衔命赴临洮,少年意气何雄豪。狐白之裘秦复陶,裤靴帓首乌孙刀。

雪深草浅牵旅獒,手格猛兽如童羔。绿熊赤豹远遁逃,生取苍兕拔其氂。

屯田芜没愁耘薅,黄沙碛里飞蓬蒿。金城戍卒饥嗷嗷,翁孙方略徒烦劳。

安西都护醉葡萄,诛求络绎穷秋毫。旋从丞相征哀牢,五月渡泸入不毛。

苴兰城下血战鏖,蚕丛铁马随猿猱。李广数奇功则高,猿臂不得拥旌旄。

长啸归来脱锦袍,黄公酒垆换浊醪。鲈鱼三寸莼可芼,安能俯仰同桔槔。

美人环佩逢江皋,感君一曲求凰操。画眉笔染青螺膏,鸲鹆紫砚笺薛涛。

调丝未央参翔翱,玉台新咏铿云璈。温柔有乡堪酕醄,何劳锦字贻窦滔。

灞陵醉尉空嘈嘈,吴钩夜作蛟龙号。孙卢余孽阻风䬞,天威赫怒集征艘。

楼船十万声喧嚣,何人为荐公孙敖。鍪弧重绣解弓韬,洗清瘴海为城壕。

云台图画鄂与褒,道傍笳鼓惊儿曹。丈夫穷达信所遭。

赏析

登华岳作 其一

宋琬宋琬 〔明代〕

独上钩梯览大荒,秦关终古气苍苍。天开阊阖才寻尺,地界雍梁入渺茫。

五粒松摇群帝佩,三浆露挹百神觞。仙人方罫青冥上,更欲凌风度石梁。

赏析

醉花阴 闵园

宋琬宋琬 〔明代〕

寸余天似柴窑碧。修竹穿篱出。满地碎秋声,白鸟青虫,生长芙蓉国。

森然奇鬼池边石。红叶缠青壁。屐齿意忘归,醉倚层楼,三弄枫林笛。

赏析

刘越石闻鸡处

宋琬宋琬 〔明代〕

衰柳平沙古渡村,传闻此地舞刘琨。鞭惟祖逖能先著,客有卢谌感旧恩。

江左衣冠空北顾,古来天地此中原。鸡声依旧清霜晓,招得并州万里魂。

赏析

汉宫春 哭方尔止

宋琬宋琬 〔明代〕

吾友方干,果贫如赵壹,赋类相如。平生傲睨成癖,偏爱狂奴。

卢龙塞上,践冰霜、曾策疲驴。堪下酒,泺河鲜鲫,君言胜四腮鲈。

犹记长干握手,贺更生再世,清泪沾裾。何图此别千载,邻笛愁馀。

传经有女,问何如、六尺遗孤。肠断处,重开巾笥,未裁刘秣陵书。

赏析

汉宫春 秋日同姜如农给谏散步城隅欧阳公集有真州东园记此其遗址也

宋琬宋琬 〔明代〕

白露苍烟,忆醉翁椽笔,曾记东园。高台画舫安在,风物依然。

重阳近也,觅黄花、共倚危栏。枫林外,澄江如练,寒鸦千点飞翻。

颇怪并州旧尹,早蒪鲈梦断,偃卧邱樊。故乡乌衣门巷,衰草荒阡。

干戈满地,何从问、盘谷斜川。君笑曰、无如此处,濠梁秋水之间。

赏析

满江红 赠既庭弟

宋琬宋琬 〔明代〕

玉磬山房,西窗下、论文剪烛。儿女辈、挽衣问讯,酒浆相续。

往事堪惊如噩梦,新愁欲话难更仆。怅登山临水送将归,吾家玉。

春草句,劳心曲。隋苑外,逢南菊。叹雪中鸿爪,去来何速。

才子从来悲失路,斯人岂合栖空谷。约明春、邓尉看梅花,支公屋。

赏析

满江红 燕台怀古

宋琬宋琬 〔明代〕

易水东流,与西去、荆卿长别。祖帐处、三千宾客,衣冠如雪。

督亢图中雷电作,咸阳殿上襟裾绝。恨夫人、匕首竟何为,同顽铁。

渐离筑,笙歌咽。博浪铁,车轮折。纵奇功未竟,祖龙褫魄。

一死翻令燕国蹙,九原悔与田光诀。叹千年、寒水尚萧萧,虹霓灭。

赏析

满江红 题尤展成小像二首 其一

宋琬宋琬 〔明代〕

赋奏淩云,真才子、至尊曾许。长太息、文章憎命,骅骝失主。

放逐身随麋鹿伴,英雄志偃蛟龙雨。记锦裘、跃马出榆关,题诗处。

白莲社,谁偕与。石渠阁,曾凝伫。且南窗寄傲,东篱高踞。

五岳梦游禽庆屐,三挝醉弄祢衡鼓。笑韩陵、一片石崚嶒,差堪语。

© 2023 彩笔诗词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